三中全会:生态新政助力园林建设再掀高潮

2013-11-20 09:50:15 来源:


  近日,国家公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园林建设(中国三农网原配图)

  1、首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改革力度超预期、改革措施有亮点。
《决定》把“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作为六个“紧紧围绕”之一,深化了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而将生态文明纳入体制改革的范畴、作为总体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尚属首次,体现了国家对环境问题重视度的显著提高。
“最严格的……制度”的措辞和表述更是令人耳目一新,以从严从紧的标准,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与经济领域改革中放开、放松趋势的不同,对比突出了治理环境问题的坚定和决心。从具体改革措施来看,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社会监督举报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等多达十余项的政策规划不仅提法新颖,而且要求明确,丰富充实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内涵。
  2、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保驾护航,制度红利将不断释放。
在相关章节的分段论述中,“产权”、“权责”、“谁污染谁付费补偿”等带有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色彩的词汇令人眼前一亮,颇具新意。事实上,主流经济学界已经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经济增长归功于新制度经济学范式的科学实践和运用。此次三中全会的《决定》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制度经济学挂钩,正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积极转型和科学尝试,符合当前“稳增长、调结构”的宏观背景。

  简单说来,产权是一套激励与约束机制。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安排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一个社会的经济绩效如何,最终取决于产权安排对个人行为所提供的激励。那么对于具有公共品属性的环境,系统完整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保护制度无疑是利用市场化手段,把污染成本内部化,通过明晰的权责提供正向激励,扭转经济发展初期“先污染、后治理”、甚至是“先污染、不治理”的粗放模式,避免“公有地悲剧”。而在健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由制度变迁有效减少交易成本,从而促进经济、尤其是环保产业的发展,就是“制度红利”的存在和释放。
  3、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调底线思维。
《决定》中关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和“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的提出,表明了中国领导层已经认识到环境问题是有“阈值”的。在没有超过一定阈值的情况下,国民收入不断提高等福利收益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环境质量下降带来的福利损失;但一旦超过这个阈值,再高速的经济增长也无法改善民生、弥补国民总体福利和生活幸福感。这种底线思维暗含领导层不惜一切代价要将污染水平控制在一定“阈值”之下,努力协调与平衡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在促进经济不断持续健康发展中更好地保护环境的决心和信心。
投资建议:除了对《决定》进行细致的解读和点评,我们注意到在《决定》正式发布的前一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再次强调,节能环保产业在中国拥有巨大市场,可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政府鼓励民营和社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根据国务院8月上旬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中的规划,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2015年总产值更是要达到4.5万亿元。
  由此可见,环保行业的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新一届政府也明确提出用制度去保护生态环境,落实污染防治和监管的措施,更多依靠市场的力量加强对污染的治理,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因此我们认为环保行业将长期受益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红利,并维持其看好的投资评级。
  1、从细分子行业来看,我们一如既往地看好大气治理板块。
虽然《决定》中并没有直接涉及相关字眼和概念,究其原因,主要是空气无固定形态、无法分割和无排他性的自然属性导致了其无法像水、土地一样进行定价、确权登记,从而难以实现产权的明晰和界定;但空气质量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面对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国家在宏观层面上的政策引导力度正在不断加强,相关制度红利的释放确定性高。同时,随着近期北方供暖季的正式来临,更将使得大气治理受到广泛热议,进而激发市场投资热情。
  2、《决定》还提出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这一制度创新将强化各级领导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不再单纯以GDP为任用考核指标,提倡“既要高楼,也要绿地”的城建思路,促使地方政府官员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打造宜居城市。而《决定》中“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和“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明确提出,无疑将利好有园林景观设计、工程施工和养护业务的企业。

分享到:
转载请保留本文网址链接http://www.gjzjsb.com/2013/1120/4224.html
首页 | 关于我们 | 业务范围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版权声明 ||最新文件

Copy © 国家资金申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楼 一楼    联系电话: 010 - 62136011      Email: gjzjsb@163.com
主办单位: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林业生态旅游工作委员会   承办单位:中咨国业规划设计中心(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家庭农场(国际)联盟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单位 通用网址:国家资金申报网 版权所有:国家资金申报网
 

本站关键字: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京ICP证11098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