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旅地标专家走进湖南通道县耕育田园非遗时尚
2020-12-08 09:39:14 来源:
9月8日—9日,中国文旅地标专家应邀赴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考察,专家组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中国文旅地标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孙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长三角一体化人才社团联盟常务副主席、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副秘书长韦学明,中国农科院中咨国业规划中心副总工程师、中国文旅地标评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小梅,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电子商务运营促进中心主任、影视中心主任奚容华,非遗时尚中国行创始发起人、梦享联合文创创始人蔡励才,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科技部主任吴庆元、专家服务部主任刘畅等组成。
考察期间,专家组先后考察了皇都侗寨文化村、怀青农场、木脚村古村寨与电商平台,并与通道县政府相关部门召开座谈会。考察期间,怀化市委常委、通道县委书记印宇鹰会见了专家组一行,听取了孙建、韦学明等专家对通道县耕育文化传承发展的建议。
考察期间,专家组先后考察了皇都侗寨文化村、怀青农场、木脚村古村寨与电商平台,并与通道县政府相关部门召开座谈会。考察期间,怀化市委常委、通道县委书记印宇鹰会见了专家组一行,听取了孙建、韦学明等专家对通道县耕育文化传承发展的建议。

座谈会上,万佛山管理处主任李万志代表通道自治县人民政府,介绍了通道县基本情况以及利用侗族中医(药)特点发展农业现状,专家组成员和县政府有关部门重点发言,就通道县乡村振兴发展现状与非遗文化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孙建介绍:所有非遗和文化都来自于农耕和土地,56个民族、56种中医农业发展模式,利用民族医学特色,发展民族中医农业和中药农业,大家互为关联,相辅相成,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特别是用耕育农法生产方式,生产出生态原产地、道地原生态中药材,在为中医诊断后中药疗效保障服务。为中药产业、康养产业服务的基础上,扩大为动物养殖业、饲料生产业将植物源农药为种植业服务。
孙建介绍:所有非遗和文化都来自于农耕和土地,56个民族、56种中医农业发展模式,利用民族医学特色,发展民族中医农业和中药农业,大家互为关联,相辅相成,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特别是用耕育农法生产方式,生产出生态原产地、道地原生态中药材,在为中医诊断后中药疗效保障服务。为中药产业、康养产业服务的基础上,扩大为动物养殖业、饲料生产业将植物源农药为种植业服务。


2016年,“耕育田园”被写入国家《质量品牌提升“十三五”规划》,规划中提出“绿水青山、耕育田园、水土气林、立体防线、产业品牌、旅游优先”生态发展产业融合理念。2017年初“田园综合体”作为全国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广泛推广,在全国普及了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在2019年“耕育田园”又被写入“生态农业园区(农场/庄园)”团体标准,对青少年学生的劳动教育体验和保障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韦学明发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也是为文化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不竭的动能,通道县保留着宝贵的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去保护去挖掘去传承。皇都室内歌舞演艺、“让世界侗听”皇都实景演出等文化演艺产品,推动了文化扶贫和非遗产业保护,下一步,还需发挥非遗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的作用。
韦学明发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也是为文化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不竭的动能,通道县保留着宝贵的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去保护去挖掘去传承。皇都室内歌舞演艺、“让世界侗听”皇都实景演出等文化演艺产品,推动了文化扶贫和非遗产业保护,下一步,还需发挥非遗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的作用。



通道是生态宜居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7.22%,年平均气温16.6℃,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8%以上,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湖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被联合国卫生组织誉为“未被污染的神奇绿洲”。
通道侗族自治县依托地域优势,发展侗乡中医(药)农业。该县依据山区地形、适宜的气候,大规模发展中药产业。现已形成以黑老虎、钩藤、青钱柳为三驾马车的“中药材”特色产业。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约4.5万亩,其中:钩藤1.4万亩,黑老虎1.2万亩,青钱柳0.7万亩,其它品种约1万余亩。生产经营主体40余家,已成为精准脱贫、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2018年2月,“通道黑老虎”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参加通道座谈会的代表还有:通道县政府办副主任石深辉,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吴欣,团县委书记杨敏,人社局副书记,副局长吴耀学,木脚村党支部书记吴菊凤;中国农科院中咨国业规划中心副总工程师、中国文旅地标评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小梅,民盟四平市委专职副主委、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四平工作站副主任秦红波,民盟四平市委调研部负责人刘云涛,民盟四平市委社会服务部四级主任科员王丽品,民盟四平市委宣传部科员姬晴,通道县青年非遗创客和创业代表粟立敏、吴玉科、李本作、杨培甜等。
与会代表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市场逐渐繁荣,贫困地区蕴藏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日益凸显,应该抓住这一机遇,促进贫困地区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让更多社会力量包括企业的进入,加速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快的和产业结合,走向市场。
韦学明总结表示,通道此行,更坚定在湖南建设耕育文化传承交流基地,支持湖南欠发达地区非遗传承人建设和非遗耕育工坊,开发特色文创和衍生品,打造文旅文创扶贫模式;加大上海和湖南各方交流,搭建非遗与文创、文商、文旅等产业桥梁,促进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把中国的非遗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交流。
(中国文旅地标专家陈永杰、杨超、王颖供稿)
转载请保留本文网址链接http://www.gjzjsb.com/2020/1208/54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