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新华网头条:从“粮煤钢”到“合芜蚌”

2011-12-20 15:34:44 来源:

中咨国业工程规划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国家级科研单位控股企业 国家甲级工程咨询资质 (专业编制可研报告、节能评估报告、产业发展规划、资金申请报告),咨询电话:400-001-2230

新华社合肥12月19日电(新华社记者 徐海涛)2008年10月,安徽省在合肥、芜湖、蚌埠三市启动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3年来,在“合芜蚌”的强力牵引下,安徽正在改变传统的粮食、煤炭、钢材输出大省的形象,以科技突围,树立新的角色定位。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安徽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12亿元,同比增长21%,增幅位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

今年11月,“合芜蚌”经国务院批准,参照北京中关村开展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合芜蚌”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之后,第四个进入了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

“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安徽的一大特色、一个品牌、一面旗帜,获批国家支持政策,更是如虎添翼。”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说。
“合芜蚌”自主创新已开始释放能量

合肥、芜湖、蚌埠,安徽三个科技资源最丰富的城市。能否以自主创新,拉动安徽这个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中部省,实现后发优势?

事实证明,自主创新已迸发出巨大能量,“合芜蚌”5年目标3年就完成了。

3年里,“合芜蚌”试验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由404家上升到830家,研发人员从3万人上升到6万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45%,带动安徽全省多项创新指标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安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全国中游上升至全国第七、中部第一,其中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25家,居全国第一位。2011年前10个月,安徽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双双位居全国第七,较“十一五”末分别上升了12位。

安徽拥有江淮、奇瑞等著名汽车企业,是我国最大的自主汽车生产基地和汽车出口省。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全省汽车出口达19.5万辆,占全国总出口量的29%,数量与价值均位居全国第一。

安徽正从“家电大省”向世界级现代家电基地迈进,并已形成研发、物流、配套、检测的完整产业链,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多家知名家电品牌前来布局。2010年,安徽从事家电主机和配套的企业达到2000家,从业人员50余万。

平板显示、光伏、半导体照明、量子通信……安徽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产值年均增长60%以上。至2010年实现产值2326亿元,比3年前增长了10倍。

自主创新,也让安徽的粮食、钢铁等传统产业萌发了新活力。“十一五”期间,安徽在粮食丰产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省累计增产水稻、小麦759万吨,增加经济效益129亿元。由马鞍山钢铁公司等承担的国家863课题“高速动车组用车轮的研究与开发”,于近期通过科技部验收,使我国高速车轮综合性能达到和优于欧洲进口车轮实物水平,并已具备年产5万件高速列车车轮生产能力。

“合芜蚌”,已成为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极、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

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

长期以来,安徽丰富的科教资源,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反差极为突出。在科技部公布的我国“十一五”三大代表性基础研究成果中,有“一个半”来自于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世界权威科研杂志英国《自然》根据论文发表量所做的排名中,合肥的基础科研实力在中国城市中位居第四。 

安徽省委、省政府将这种现象归结为,创新链中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缺项”,并开始积极倡导“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

2008年10月,安徽省决定以“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为平台,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试验区各类项目资金、资助、奖励等支出。并从当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1亿元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出台24条可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对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发项目,重大引进技术和装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3年过去了,安徽的自主创新已发生深刻变化,从过去高校院所扛大旗转变为以企业为主体。安徽80%以上的工业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70%以上的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研发经费、专利申请数和省级科技成果来自于企业。

江淮汽车的发展就是产学研结合的一个生动案例。近些年来,江淮汽车一直与合肥工业大学进行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双方分工协作、集体攻关,在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10年11月,双方又联合组建了“合肥新能源汽车研究院”,该院将于今年底向合肥市场推出第二代纯电动轿车。

据了解,今年前10个月,江淮共出口各类汽车6.1万辆,居全国车企第三。董事长左延安说,科技创新在公司出口中起到了基础和根本性作用,搭载自主研发的4GB1发动机的两款车型在巴西市场表现优异,为江淮汽车打开巴西市场奠定了基础。
树立安徽自主创新工作新的里程碑

今年11月,“合芜蚌”经国务院批准执行“中关村政策”,当时的安徽省省长王三运说,获批“中关村政策”“树立了安徽自主创新工作新的里程碑”。

与“中关村政策”相比,新近出台的“合芜蚌”创新区政策激励门槛更低,申请程序进一步简化。意在稳定和集聚高端科技人才,为安徽自主创新提供更大动力,为我国中西部地区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在国内区域人才竞争中,安徽整体上处于劣势,能否逐步营造出有利于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集聚的优良环境,对安徽这样的后发省份来说极其重要。

合肥宏晶微电子公司,是一家注册资金300万元、员工20多人的高科技小微企业,但他们研发出的高清数字多媒体主控芯片,可将苹果iPhone、iPad的图像和声音放大到电视与电脑显示器上播放,目前已占据该市场近半份额。由于其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应用前景广阔,该公司近一年来不断接到条件优厚的深圳、苏州等地邀请。

宏晶公司负责人刘伟说,公司员工原本都是国内外知名企业资深研发人员,之所以能齐聚合肥,看中的是这里不断优化的发展环境和优良的配套条件。“我们的主控芯片瞄准的是前景巨大的平板电视市场,合肥已经拥有了京东方、鑫昊等平板显示制造商,很多下游家电厂商也在这里。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研发和销售主体留在合肥。”

今年11月,在中组部公布的首批143名“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名单中,安徽共引进19名海外优秀青年人才,数量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安徽自主创新所产生的活力与魅力,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已初步显现。

安徽省政府认为,当前相对于沿海地区,安徽的创新资源仍显不足,运用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能力相对不强。因此必须要充分用好“中关村政策”,吸引海内外更多创新要素在“合芜蚌”聚集,更多的科技成果在试验区内转化。

在“合芜蚌”自主创新区重大政策试点启动大会上,安徽省政府提出了“四个创新高地”的发展目标,即建成“创新资源聚集之地、成果高效转化之地、产业高端发展之地、文化高度自觉之地”。将“合芜蚌”与皖江示范区建设、皖北振兴战略结合,开创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分享到:
转载保留网址链接http://www.gjzjsb.com/2011/1220/2462.html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

首页 | 关于我们 | 业务范围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版权声明 ||最新文件

Copy © 国家资金申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楼 一楼    联系电话: 010 - 62136011      Email: gjzjsb@163.com
主办单位: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林业生态旅游工作委员会   承办单位:中咨国业规划设计中心(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家庭农场(国际)联盟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单位 通用网址:国家资金申报网 版权所有:国家资金申报网
 

本站关键字: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京ICP证11098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