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厅制定八项措施 提速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2-03-20 16:04:30 来源:

中咨国业工程规划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国家级科研单位控股企业 国家甲级工程咨询资质 (专业编制可研报告、节能评估报告、产业发展规划、资金申请报告),咨询电话:400-001-2230
    3月13日,河南省科技厅召开厅党组扩大会议,认真组织学习了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研究确定了落实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的八项重点工作,为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围绕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实施“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强化两熟丰产高效技术体系的集成与大面积均衡增 产,建设高标准的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完善粮食丰产科技保障条件,着力提高单产,重点挖掘秋粮增产潜力,为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提供科技支撑。力争 在“十二五”期间使全省小麦玉米亩产提高20-40 公斤,工程实施的项目区累计增产粮食160万吨。
    二、实施现代种业科技工程。认真抓好主要农作物等新品种选育及示范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抓好小麦、玉米、水稻等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推广,建设全国小麦、玉 米育种创新基地,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力争每年选育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50个以上。健全和完善小麦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产学研紧密 结合,推动种子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种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实施粮田培育科技工程。启动实施玉米收获机械、非道路型大功率柴油机等农业机械关键装备研发与示范的重科技专项,加大农业机械化推广示范,提高农业机 械化水平。加强耕地地力提升和土壤培肥技术的集成创新,强化粮田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及修复技术的攻关,集成推广示范一批粮田地力培育提升的技术体系。
    四、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围绕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加强农业产业技术的集成、示范和推广,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全链条的科技支撑和 技术保障。支持和引导产学研结合,建立农业产业集群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为集群发展提供全链条技术支撑。以许昌、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载体,推进许 昌花卉苗木产业集群、南阳能源作物产业集群的发展。新建3-5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在园区内形成一批优势明显、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
    五、建设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试点。整合农业生产信息化的人才、平台、资金,按照“技术支撑上移,应用服务下延”的方式,以中原惠农信息港、农村农业数据 资源标准化建设为重点,构建村农业信息服务与农业生产决策系统,建设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试点,推进全省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大发展。
    六、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建设工程。完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支持棉花转基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步伐,积极创建粮食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 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小麦、玉米等涉农领域争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基础保障。
    七、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开放合作。加强与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委的战略性合作,创新科技交流合作机制,集成国内和全省的科技资 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支撑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大院、大所、大校、大企的合作,引进一批高水平的涉农科技 成果在河南省转化落地。加强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实施一批重大涉农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建好一批涉农国际联合实验室和国际技术转移转让中心,积极引进、 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农业技术。
    八、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技培训工作,力争年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员30-40万人次。开展粮食科技特派员工作,探索建立 多元化粮食科技服务体系,在30个粮食生产大县及其辐射区建立起一批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形成一支规模在2000人左右的粮食科技特派员队伍,示范推广一批 先进实用技术,使粮食科技普及率和技术成果转化率提高到20%以上。

分享到:
转载保留网址链接http://www.gjzjsb.com/2012/0320/2862.html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

首页 | 关于我们 | 业务范围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版权声明 ||最新文件

Copy © 国家资金申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楼 一楼    联系电话: 010 - 62136011      Email: gjzjsb@163.com
主办单位: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林业生态旅游工作委员会   承办单位:中咨国业规划设计中心(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家庭农场(国际)联盟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单位 通用网址:国家资金申报网 版权所有:国家资金申报网
 

本站关键字: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京ICP证11098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