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这些, 特色农业很难挣到钱!
2015-07-09 16:04:14 来源:
只要有足够的投入和足够长时间的沉淀,任何一种有特色的农产品都可以进行产业化经营。可现在的商业社会中任何商业性的行为都受资源和时间的约束我们必须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达到目的。因此在目标和时间一定的情况下,特色农产品的产业经营就需要有前提条件。
一.形成特色产业要“有魂有根”
对于特色农产品来说,基础条件主要分为两个:一是文化,一是资源,我们形成特特色产业就要“有魂有根”。一个没有文化沉淀的特色农产品不适合进行产业经营。比如现在的设施农业里种的很多特色蔬菜和水果,虽然品质很有特色,但却不适合进行经营,因为这些基于特殊品种和栽培技术的特色农产品,全世界到处可以种,也许一开始种的人少,价格能卖得高,种的人多了,供大于求时这样的特色农产品显然没有持续性,不适合产业经营了。或许,一些区域种的特色农产品比其他区域种的品质好,但是种的时间却很短,而其他区域的名声早已传播出去,要撬动原来的特色格局,也很难。
以上这些都属于没有文化的沉淀,用现代工业化的思路来进行特色农产品的产业经营,显然是不适合的。
自然资源的独特性造就特色农产品特殊的生长环境才具有特殊的品质,如果不受自然资源约束的、到处都可以生产的农产品本身就特色不够;例如如果要进行肉牛的品牌化运作,那么一个好的肉牛品种就是前提,没有纯的品种那么品质就杂乱,就不可能形成一个牛肉品牌。
其他资源也一样,如果一个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开发就是基于资源而进行的,没有独特的资源、没有优势的资源,那么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开发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商品化的能力强
对于特色农产品来说,其经济价值是其是否能成为一个产业的最重要的衡量指标,也就是其商品化的能力是否强。对于一个限定区域的特色农产品而言,其商品化的能力可以用三个指标来衡量:综合运用能力、运输能力和市场认知的程度。一个特色农产品的综合运用能力,不仅仅是这种农产品能开发出的商品种类以及数量,包括初加工、以及深精加工,还包括这种农产品应用的范围是否广。
例如,柚子,除了生吃之外,还可可以用柚皮、柚肉为主原料开发蜜柚休闲食品、蜜柚浓缩清汁、蜜柚果酒、蜜柚花茶、蜜柚茶点、蜜柚饼馅、蜜柚饮料、蜜柚礼盒等数十种产品,蜜柚深加工产品可以从休闲食品型向功能型、保健型、医药型等发展。再如,蜂蜜虽然看起来综合利用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应用范围很广。除了日常生活中泡水喝,而且在西饼屋作为甜味原料,在咖啡厅和餐馆作为天然的调味品,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但是也有很多特色农产品的综合应用能力弱,例如杨梅,除了鲜吃外就只有发酵酿酒等少数几种利用途径,甚至有的地方的杨梅只能鲜吃。
特色农产品的运输能力指的是生鲜类的特色农产品,保质期以及对于运输过程中的条件要求。例如大家熟知的鲜品松茸,就属于运输能力弱的特色农产品,保质期短而且对于运输过程的条件要求高,同样,野生的活鱼类产品、鲜品肉禽类,也是如此。而有的特色农产品运输能力就很强,例如苹果,可以在常温下保存几十天,稍微改善一下储存条件,例如在阴凉的地窖里就能存6个月。
当然,现在的技术很发达,可以不断的提升特色农产品的运输能力,但是在这种提升过程中,成本的上升不能太大。多数类型的特色农产品不像大宗农产品一样,人人皆知,人人皆需。多数类型的特色农产品市场认知都有一定的局限。市场认知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市场的范围,特色农产品基于资源的独特性而形成的特色,注定其在独特资源的区域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从而,在其生产区域周边的市场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认可;二是特色农产品的饮食文化决定特色农产品最常用的消费方式,超出这种方式的消费方式需要进行消费者教育。
例如枸杞在一般的消费方式就是泡水或者煮粥喝,那么枸杞鲜果吃这种消费方式属于超常的,短期内很难被消费者认可。市场的认知决定了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大小,从而部分的决定了特色农产品的经济价值。
三.进行产业经营的主体组织能力强
对于特色农产品的产业经营来说,如果想到成功, 主要的决定因素就是运作这个产业的主体是否能力强。农业产业链长,参与其中的主体也很多,比如农户、协会、企业、政府的职能部门、流通经纪人以及批发市场等等。
要想对特色农产品进行产业化经营,必须有一个或者以上的强势主体的参与。特别是对于那些还在开发初期的特色农产品,一个或者以上的强势主体的参与,才是推动这个特色农产品不断进行产业化的主体因素。
而对于产业化程度已经较高的特色农产品产业而言,组织能力强的主体能更好的把产业做大做强。一个强势的主体并不意味着垄断这个特色农产品产业开发的方方面面,而是这个主体需要协调各个参与者的利益,让特色农产品的参与者都积极的把这个产业做成功。
转载保留网址链接http://www.gjzjsb.com/2015/0709/4995.html